Skip to content

5.Redis中的List、Set、ZSet、Hash实际使用场景

List 结构

常见的操作:

  • LRANGE : LRANGE key start stop
# 从头到尾取出key为:testlist 的元素
LRANGE testlist 0 -1
  • LPUSH : LPUSH key element [element ...] 从上个元素左侧添加元素,或者说从头部添加。
LPUSH testlist 1 2 3 4
# 这里容易理解成摆放顺序为 1 2 3 4,实则不然。
LRANGE testlist 0 -1
1) "4"
2) "3"
3) "2"
4) "1"
  • LPOP:LPOP key 从集合的最左侧弹出一个元素。

  • LTRIM:LTRIM key start stop,截取元素,类似 java List 的 subList(),截取的下标包前不包后。

  • LLEN:LLEN key 获取 list 元素个数。

  • LREM:LREM key count element删除 count 个 element 元素。当 count 为负数,从后往前删指定的 |count| 个元素

  • BLPOP/BRPOP:BLPOP key [key ...] timeout,阻塞式地从左右侧弹出一个元素,当key里没有元素能弹出时一直阻塞等待,或者重试等待timeout秒,没有元素弹出则返回nil。

List类型使用场景:

  1. 基于 redis 反向命令实现先进后出的队列结构:like:lpush,lpop,基于Redis的消息队列其实就是这个原理。
  2. 基于 redis 同向命令实现后进先出的栈结构:like:lpush,lpop
  3. 基于下标操作的数组结构
  4. 阻塞队列
  5. 推荐文章列表的分页查询。

Set 结构

Set常用操作:

  • SADD 添加元素:SADD key member [member ...]
  • SISMEMBER 是否是这个集合的子集:SISMEMBER key member
  • SMEMBERS 获取集合的所有元素:SMEMBERS key
  • SMOVE 从source移动元素到destination:SMOVE source destination member
  • SPOP 从集合中取出count个元素并移除:SPOP key [count]
  • SRANDMEMBER 从集合中查询(并不移除)一个随机元素出来。
  • SUNION 求N个集合的并集:SUNION key [key ...]
  • SINTER 求N个集合的交集:SINTER key [key ...]
  • SDIFF 求N个集合的差集:SDIFF key [key ...]

Set结构的使用场景:

  • 取集合的交并差运算:共同好友

  • 用户随机抽奖

    准备key为prizevalue为:存放每位参与用户ID的Set集合。每次抽count个名额。

    • a:奖品多人少:srandmember prize count,count为负数时单人可以重复中奖。

    • b:奖品少人多:spop prize count,

    • c:抽取之后,奖品仍在奖池,下次还能重复中。srandmember prize count

    • d: 抽取之后,奖品直接从奖池拿走,不能重复中同一个奖,公司年会场景。spop prize count

  • 用户系统:用户打标签。某两位用户有相同的关注内容,那么后期用来做内容精准推荐。

ZSet

常用操作命令:

  • ZADD 添加元素,并设置分值 ZADD key [NX|XX] [CH] [INCR] score member [score member ...]元素添加进去之后是升序排放的。score用于标识元素的摆放位置,越小越靠左,score相同则按照字符顺序排序。

  • ZRANGE:升序列举元素;ZRANGE key start stop [WITHSCORES]

ZADD testsort 4 zhangsan 1 lisi 2 zhaoliu
(integer) 3
# 列举元素(不显示分数)
ZRANGE testsort 0 -1
1) "lisi"
2) "zhaoliu"
3) "zhangsan"
# 列举元素,并附带分值一起查询出来
ZRANGE testsort 0 -1 withscores
1) "lisi"
2) "1"
3) "zhaoliu"
4) "2"
5) "zhangsan"
6) "4"
# 测试相同的分值
zadd num 1 1 1 2 1 0 1 3 1 9 1 4
ZRANGE num 0 -1
1) "0"
2) "1"
3) "2"
4) "3"
5) "4"
6) "9"
  • ZREVRANGE :降序列举元素 ZREVRANGE key start stop [WITHSCORES]
# 降序列举
ZREVRANGE testsort 0 -1 withscores
  • ZCOUNT:获取满足范围的数据个数 ZCOUNT key min max

  • BZPOPMAX:阻塞式去除一个分数最高的。BZPOPMAX key [key ...] timeout

ZSet使用场景:

  • 歌曲排行榜:歌曲的热的选取播放量维度排序,一首歌曲播放之后进行incrc操作。
  • 阻塞队列:高校录取填报了志愿的学生,分数从高往低取出,然后做一系列的资质分析【手动狗头】。

ZSet排序是怎么实现的?

  • Skip List(跳表)

假如就按照单链表存放属性有序的元素,最坏的结果得遍历一次整个链表,复杂度为O(N)。 那么怎么优化?MySQL是通过索引加速,这么一想是不是会有异曲同工的解决方案?

通俗地研究一把跳表是个什么东西: 为了加快链表索引速度,那么最先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二分。怎么个二分法?跳跃性地有序维护!

跳表(网图)

此时,我们假设要查找节点8,我们可以先在索引层遍历,当遍历到索引层中值为 7 的结点时,发现下一个节点是9,那么要查找的节点8肯定就在这两个节点之间。我们下降到链表层继续遍历就找到了8这个节点。原先我们在单链表中找到8这个节点要遍历8个节点,而现在有了一级索引后只需要遍历五个节点。

Hash 结构

常用命令操作:

  • HSET设置key的field值:HSET key field value [field value ...]
  • HGET获取key的field值:HGET key field
  • HINCRBY 自增一个field 的int/folat,增幅为:increment HINCRBY/HINCRBYFLOAT key field increment

Hash结构的使用场景:

  • 存放商品明细信息,商品的浏览量,收藏量,下单量,可以通过field的自增来累计。

  • 用户的购物车信息。

    • 以客户id作为key,每位用户创建一个hash存储结构存储对应的购物车信息。
    • 将商品编号作为field,购买数量作为value进行存储
    • 添加商品:追加全新的field与value
    • 浏览:遍历hash
    • 更改数量:自增/自减,设置value值
    • 删除商品:删除field
    • 清空:删除key
    • 全选:hgetall
    • 购物车总数量:hlen
    • 增加某件商品的数量:hincrby
userId1:{
“productId1”:2
“productId2”:3
}

但是购物车商品明细数据并没有得到加速,商品信息还要二次查询数据库,面向对象再优化一把。把商品信息和购买数量再包装一层呗。

userId1
{
{
“count_productId1”:2,
“info_productId1”:"{}"
},
{
“count_productId2”:3,
“info_productId2”:"{}"
},
}